成语带势字的成语(带势的成语有哪些)(40个)

成语带势字的成语(带势的成语有哪些)(40个)

成语带势字的成语(带势的成语有哪些):乘势使气,乘时乘势,兵无常势,力分势弱,力均势敌,大势已去,大张声势,官轻势微,家势中落,并威偶势,待势乘时,抱法处势,挟势弄权,掎角之势,揆情审势,揆时度势,揆理度势,来势汹汹,犄角之势,狗仗人势,狗仗官势,狗傍人势,病势尪羸,简贤附势,老老实实,虎狼之势,见势不妙,计穷势蹙,计穷势迫,趁势收篷,趁势落篷,附势趋炎,风张风势,风风势势,鹤势螂形,鼎足之势,地嫌势逼,节节胜利,怙势凌弱,党坚势盛。1、乘势使气 chéng shì shǐ qì

释义:乘势使气 仗势逞性子。

出处:《魏书·阉官传序》:“其间窃官爵,盗财贿,乘势使气为朝野之患者,何可胜举。”

2、乘时乘势 chéng shí chéng shì

释义:乘时乘势 旧指人应趁着机会、时势,做一番事业。

出处:《孟子 公孙丑上》:“虽有智能,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3、兵无常势 bīng wú cháng shì

释义:兵无常势 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4、力分势弱 lì fēn shì ruò

释义:力分势弱 分:分开。力量分散势力就减弱

出处:《旧唐书·杜伏威传》:“今同若隋政,各兴大义,力分势弱,常恐见擒,何不合以为强。”

5、力均势敌 lì jūn shì dí

释义:力均势敌 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出处:《尹文子》:“两智不能相使,两贤不能相临,两辨不能相屈。力均势敌故力。”

6、大势已去 dà shì yǐ qù

释义:大势已去 大势:指有利的局势。有利的形势已经失去;前途没有希望。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程子说天命之改,莫是大势已去。”

7、大张声势 dà zhāng shēng shì

释义:大张声势 大造声势,扩大影响。

出处:《宋史·李师中传》:“今修筑必广发兵,大张声势。”

8、官轻势微 guān qīng shì wēi

释义:官轻势微 官位不够重要,势力也很小。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二回:“孙权虽有雄才,乃残汉骠骑将军、南昌侯之职,官轻则势微,尚有畏中原之心,若加以正位,则陛下一阶耳。”

9、家势中落 jiā shì zhōng luò

释义:家势中落 家势:家庭经济状况;中落:半途衰落。家业衰败,境况没有从前富裕

出处:清·黄宗羲《高且中墓志铭》:“家势中落,药囊所入有余,亦缘手散尽。”

10、并威偶势 bìng wēi ǒu shì

释义:并威偶势 指聚集声威势力。

出处:《三国志 魏志 袁绍传》:“谓为将军心合意同,混齐一体,必当并威偶势,御寇宁家。”

11、待势乘时 dài shì chéng shí

释义:待势乘时 势:形势。静观形势,利用时机

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据先生甘贫守困,待势乘时,所谓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之物。”

12、抱法处势 bào fǎ chǔ shì

释义:抱法处势 比喻把法和势结合起来,用势来保证法的推行。

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势》:“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13、挟势弄权 jiā shì nòng quán

释义:挟势弄权 倚仗势力,玩弄权术。

出处:清·洪昇《长生殿·情悔》:“况且弟兄姊妹,挟势弄权,罪恶滔天,总皆由我,如何忏悔的尽!”

14、掎角之势 jǐ jiǎo zhī shì

释义:掎角之势 掎:拉住;这里指拉住腿;角:鹿角。指抓住角。形容兵分两路相互配合;形成夹击或牵制的态势。

出处: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掊之。”

15、揆情审势 kuí qíng shěn shì

释义:揆情审势 估量情况审察形势。

出处:清·陈炽《叙》:“我恶西人,我思古道,礼失求野,择善而从,以渐复虞、夏、商、周之盛轨,揆情审势,旦暮之间耳。”

16、揆时度势 kuí shí dù shì

释义:揆时度势 审度时势。

出处:清·平步青《霞外捃屑·掌故·陈侍御奏折》:“林则徐不能揆时度势,妥善办理,致夷人激而用兵。”

17、揆理度势 kuí lǐ dù shì

释义:揆理度势 衡量道理,揣度情势。

出处:清·林则徐《复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与概断各国贸易,揆理度势,迥不相同。”

18、来势汹汹 lái shì xiōng xiōng

释义:来势汹汹 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出处: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接着便是来势汹汹地展开了追查一封写给党中央的所谓反革命的匿名信,稍事迂回,便牵扯到我。”

19、犄角之势 jī jiǎo zhī shì

释义:犄角之势 比喻战争中互相配合、夹击敌人的态势,或分出兵力牵制敌人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2回:“公子元列营于左殿,公子商人列营于朝门,相约为犄角之势。”

20、狗仗人势 gǒu zhàng rén shì

释义:狗仗人势 仗:倚仗;仗恃。比喻坏人倚仗着有权有势的;为非作歹;欺压别人。

出处:明 李开先《宝剑记》第五回:“他怕你怎的?他怕我狗仗人势。”

21、狗仗官势 gǒu zhàng guān shì

释义:狗仗官势 比喻坏人倚仗官府势力欺压他人。

出处:茅盾《子夜》七:“哼!他妈的实力!不过狗仗官势!”

22、狗傍人势 gǒu bàng rén shì

释义:狗傍人势 见“狗仗人势”。

出处:清·蒋士铨《一片石·访墓》:“我把你这狗傍人势的奴才,我是服张天师管的,你那个老头儿,又不是道纪司,我怕他怎的。”

23、病势尪羸 bìng shì wāng léi

释义:病势尪羸 尪羸:瘦弱。病势严重,身体瘦弱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此正如病势尪羸已极之时也。”

24、简贤附势 jiǎn xián fù shì

释义:简贤附势 轻视贤良,依附权势。

出处:《书 仲虺之诰》:“简贤附势,实繁有徒。”孔传:“简,略也。贤而无势则略之,不贤有势则附之。”

25、老老实实 lǎo lǎo shí shí

释义:老老实实 指为人诚实、本份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你既要在这里,那边去老老实实的坐着,咱们说话儿。”

26、虎狼之势 hǔ láng zhī shì

释义:虎狼之势 形容极凶猛的声势。

出处:《淮南子 要略》:“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

27、见势不妙 jiàn shì bù miào

释义:见势不妙 看到形势不好。指情况对自己不利。

出处: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3章:“梁队长见势不好,临时放弃烧仓库的计划。”

28、计穷势蹙 jì qióng shì cù

释义:计穷势蹙 无计可施,情势紧迫。

出处:《元史·陈天祥传》:“深既不能制乱,反为乱众所制,军中乏粮,人自相食,计穷势蹙,仓黄退走,土兵随击,以致大败。”

29、计穷势迫 jì qióng shì pò

释义:计穷势迫 见“计穷势蹙”。

出处:明·蹇义《上言十事疏》:“计穷势迫,愿投充军,原其本情,岂所得已。”

30、趁势收篷 chèn shì shōu péng

释义:趁势收篷 篷:船帆。比喻乘机歇手,见好就收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0回:“马老爷见瞿太太一面已经软了下来,不至生变,便也趁势收篷。”

31、趁势落篷 chèn shì luò péng

释义:趁势落篷 比喻乘机歇手。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31回:“如今果然半途解缆,这明明是预定的布置,她也落得趁势落篷,省了许多周折。”

32、附势趋炎 fù shì qū yán

释义:附势趋炎 谓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

出处:明·无名氏《赠书记·奚妈辨本》:“朝庭一时无公道,我难道附势趋炎,把是非颠倒。”

33、风张风势 fēng zhāng fēng shì

释义:风张风势 风:通“疯”。比喻故意装出疯癫痴呆的样子

出处:元·李寿卿《度柳翠》楔子:“你这和尚,风张风势,说谎调皮,没些儿至诚的。”

34、风风势势 fēng fēng shì shì

35、鹤势螂形 hè shì láng xíng

释义:鹤势螂形 谓腰肢纤袅,体态轻盈。

出处:《红楼梦》第四九回:“[湘云]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越显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

36、鼎足之势 dǐng zú zhī shì

释义:鼎足之势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出处: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

37、地嫌势逼 dì xián shì bī

释义:地嫌势逼 嫌:嫌疑。处在嫌疑之地,为形势所逼迫。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高祖武德九年论》:"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隐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势逼,必不相容。"

38、节节胜利 jié jié shèng lì

释义:节节胜利 节节:逐段。指胜利一个接着一个。

39、怙势凌弱 hù shì líng ruò

释义:怙势凌弱 凌:欺压。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出处:《庄子·盗跖》:"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

40、党坚势盛 dǎng jiān shì shèng

释义:党坚势盛 指团结紧、势力盛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