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借方和贷方是什么意思?搞懂这几点不糊涂

银行借方和贷方是什么意思?搞懂这几点不糊涂

最近有朋友拿着银行流水单来问我:“你看这上面的‘借方’‘贷方’,到底哪个是我存钱,哪个是我花钱?我盯着单子看了半天,越看越懵。”其实不光是他,我刚做金融这行的时候,第一次帮客户核对流水,也把这俩词搞混过,当时客户指着单子笑我:“小顾问,你这专业的还不如我这老会计清楚呢。”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脸红。今天就用大白话给大家掰扯清楚,不管是查账户明细还是办贷款,搞懂这俩词,至少能少跑两趟银行。

咱们普通人理解的“借”和“贷”,可能就是“借钱”和“贷款”的意思,但在银行记账里,这俩词是记账符号,就像数学里的“+”和“-”,但方向得看站在谁的角度说。对银行来说,它的账本里,“借方”和“贷方”记录的是它自己的资产和负债变化;对咱们个人账户来说,银行的流水记录,其实是站在银行的角度记的账。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咱们的工资卡。每个月发工资那天,银行流水会显示“贷方发生额:XXXX元”。这时候站在银行的角度,这笔钱是它“欠”你的(因为你把钱存在银行,银行要还你),所以负债增加,记“贷方”;对咱们来说,就是卡里的钱变多了,相当于“收入”。反过来,如果你去ATM取了1000块,流水上会显示“借方发生额:1000元”,这时候银行的负债减少(欠你的钱少了),所以记“借方”,咱们卡里的钱就少了1000块,相当于“支出”。前几天我帮我妈转钱给我爸,她的卡上显示“借方5000元”(支出),我爸的卡上显示“贷方5000元”(收入),这就是银行从一个账户的借方扣钱,转到另一个账户的贷方,两边一借一贷,账就平了。

除了日常流水,办贷款的时候也常遇到这俩词。比如你去银行申请房贷,签的合同里会写“借款人(借方):XXX”“贷款人(贷方):XX银行”。这时候“借方”就是咱们借钱的人,“贷方”就是银行这个放贷的人。为啥这么叫?站在银行的角度,它把钱借给你,这笔贷款就成了它的“资产”(因为你以后要还本金和利息),资产增加记“借方”;对咱们来说,这笔钱是“负债”(以后要还),负债增加记“贷方”。之前有个客户办经营贷,签合同的时候非要问清楚:“我是借方,是不是说明我欠银行的钱?”没错,就是这个意思,白纸黑字写着“借方”,就代表你和银行之间有债务关系,你是欠钱的那一方。

这里有个容易搞混的点:有人觉得“借方”就是“支出”,“贷方”就是“收入”,其实不一定。比如企业账户,要是企业从银行贷款100万,企业的银行流水里会显示“贷方100万”(钱进了企业账户),这时候对企业来说是负债增加,但流水上是“贷方”;站在银行的角度,这笔贷款是它的资产,所以银行的账本上会记“借方100万”。所以关键看是“谁的账”——咱们个人查流水,看的是银行的账,所以贷方是进钱,借方是出钱;但如果是企业自己记账,可能方向就反过来了。不过咱们普通人日常接触最多的就是个人账户流水,记住“贷方进钱,借方出钱”,基本够用了。

说到底,借方和贷方就是银行记账的“左右手”,搞懂它不是为了考会计证,而是为了咱们自己的钱袋子——查流水的时候知道哪笔是工资到账,哪笔是信用卡还款;办贷款的时候看清合同里谁是借方谁是贷方,避免稀里糊涂签字。下次再看到这俩词,别慌,想想银行是站在谁的角度记账,你就能分清到底是钱进了还是出了。要是还有不清楚的,评论区告诉我,我再给你掰开揉碎了讲。

贷款知识

信贷

贷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