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也等不来一个客人,为什么不把店盘掉?”
北京的房价一日高过一日,
这个小小的修笔行也跟着身价倍涨。
于是许多人开始求租,但都被店家拒绝。
租客们都以为他嫌租金低,
他却说:“这不是钱的事,你们不懂。”
这个店主就叫张广义,是北京最后一位修笔匠。
近90岁也不选择退休,安静的在闹市中守着这家修笔店。
他修了70年的钢笔,
无论是英雄还是万宝龙,都能在他手里活了过来。
他说他是这京城里的最后一位修笔匠,
如果连他的店铺都关门了,
钢笔要怎么办?
蓄水钢笔的历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直到第19世纪初期,钢笔才初具雏形。
1947年,17岁的张广义开始跟着父亲卖钢笔。
那时候的钢笔是个稀罕物,是响当当的“幸福四大件”之一。
哪家的姑娘结婚,如果有一只钢笔,那就就是最体面的嫁妆。
所以当时中山装还特意开个口子,
就是为了让人们露出别着的钢笔盖。
一开始张广义是没有老师,也没有教材可以看得。
他就自己摸索,
等把钢笔的款式、结构都琢磨透了,
张广义的父亲就拿出积蓄给张广义开了个店。
那是东四大街上,
广义修笔店第一次挂牌。
天天摸钢笔,十个手指都是墨水印
初次去店里修笔的人可能会觉得,
张广义对陌生人会有些冷淡。
但他并不是本意如此,
而是因为他会感觉顾客是只是看了一些报道慕名而来的人,
并不是真正的热爱钢笔。
但如果顾客只是和他谈谈钢笔的细节,
你就会发现,他的眼睛里会放着光似的和你迅速热络起来。
张广义的工作台上堆满了书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
张广义修钢笔只记得钢笔不记得人。
有位顾客因为感谢他修好了钢笔,所以送了一副字画给他。
到店里支行,张广义正在修笔,头也没抬起来:“谁?不记得了。”
顾客说明来意之后,张广义特别不好意思,
因为他当时眼里只有钢笔,根本没留心眼前站的是谁。
他说自己就愿意看见写字好看的人,用上好写的钢笔。
至于写字的是谁,那不重要。
张广义说:因为手的温度,让写出来的字有了灵魂
张广义修笔行有几个人人皆知的原则:
“能修就不换笔尖”
“能少收钱就少收,能不收就不收”
这承诺书的落款96年10月,张广义真的将承诺都做到,
并坚持做了许多年。
店里的墙上满满都是顾客的肯定和一些奖状,
一些国内的文人画家如果上门修笔,
还会特意赠一幅字画,专门裱好送到店里来。
剧作家吴祖光、书法家雁翎怀德、张原等人都赠送过字画。
文物鉴赏收藏家王世襄还题诗一首:
“半厘小肆客争临,笔好人诚惬众心,若问缘何常灿烂,只因骨内有真金。”
与崔永元合照时,紧紧握着张广义的手
直到二十年多后,
圆珠笔、中性笔相继出现,抢走了钢笔的风头,
手机、键盘的流行也让钢笔渐渐淹没在过去里。
店里的客人也开始变少,当初还在店里学手艺的徒弟最后也都转行。
这修笔行就只有张广义依旧还在守着,
等待人们拿着钢笔走进来,
可惜用钢笔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几乎没人注意到这间十几平米的小店了。
随着张广义的年纪增大,
广义修笔行的营业时间从全天到半天,
缩短到现在每天下午的3点—5点。
这家店和店里的钢笔留给我们的时间,
就剩这2个小时了。
现在老人的身体也越发不如以前,时间缩短只剩一个半小时。
还有画家专门寻上门来,他是用钢笔作画的,
如果钢笔不好,滴一滴墨到纸上,这幅画也就废了。
他说自己只信广义修笔行的手艺。
后来还有人拿着3万块的万宝龙,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广义修笔店。
这支笔之前没有一个人敢拆,张广义用指肚摸索了笔尖一会,
拿下放大镜说:“小毛病,二十块钱就能修好。”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
有位老爷爷牵着上学的孙子来修笔,
在店里东瞧瞧西看看,小心地问:“三十年前,马路对面的修笔的是您吗?”
直到拿出当年修过的那支钢笔,
张广义才笑着拱了下手:“是我呢。”
但是更多的时候,
一下午也来不了一位客人。
只有老人和钢笔陪着修笔店,静静听着马路上的车声和行人的交谈声。
店里没有电视机 ,只有一台老式手机,
常常会有外地客人打来询问修钢笔的事宜。
但张广义也只能遗憾拒绝,
因为他老了,广义修笔行也老了。
剩下的时间,店里就会只有他认真擦拭每一支钢笔的身影。
包括那支1939年产的派克笔,
那是他省吃俭用,存钱买的第一支钢笔,
时隔七十年,还在店里好好的保存着。
摸摸这些老钢笔,看着没有变过的老店,
那个情意都融在笔尖,化在纸上的时代,依稀还在眼前。
恍惚间,张广义都忘了自己已经老了。
也有人出高价要盘下这个店面,但是都被张广义拒绝了。
这已经是最后一家修笔行了,如果关了客人怎么办呢?
哪怕只有一个人需要,店也要经营下去。
这不是钱的事,这是一家老店给客人的承诺。
他的身后,是客人提的两个字:笔魂。
北京东四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儿。
或许不知道这家十平米的小店,有着几十年的历史。
这家店见证了张广义从一个少年长成白发苍苍的老人,
也见证了钢笔从旧时走到今天被其他事物渐渐取代的过程。
或者,有一天广义修笔店真的关了,真的很多人都忘记了它,
但是我相信,
那些被它修好的那些钢笔,还是会记住它曾经的存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